清明节将至,又到了祭祀先人的时节。每年的清明、中秋、中元、冬至与春节的时候,都是要祭祀祖先的,不过比较正式隆重的话,还是清明节的时候。
为何会有“三代不祭祖,祭祖绝后代”的俗语?三代不祭祖,祭祖绝后代,这是易经里面说的,一人管三辈,在清明节为先人扫墓祭祖时,当代人只能给父辈、爷爷辈上坟扫墓,一辈人做一辈人的事情,对爷爷辈以上的先人,这辈人是不能再上坟扫墓。其实他们都应该进祖坟了,这是句俗语。
在古代,国家大事,用《诗经》话说,就是“唯祀唯戎”,也就是祭祀祖先是绝对的大事,如果谁逾越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超规格祭祖,那就是大逆不道,那就是犯上作乱。
试想一个普通人如果获得“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罪名,肯定都是极刑——满门抄斩:也就是说多祭祖就是灭门之罪,还有什么后代可言。
其实这句话和“四十五属驴”同出一辙:“四十五”隐藏“九五”之意,而“九五”属于皇帝专用,普通人说自己“四十五”那就是对皇帝“大不敬”,所以只能根据“皇帝是龙马”,自己那就是渺小的“小驴子”来证明自己不敢冒犯皇帝尊严。
与这样的风俗想对应的,还有“清明不烧当天纸,当天烧纸出青头”,“女儿不上娘家坟,小心娘家断了门”等等,都应该算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吧。
当然随着形势的变化,传统文化的解读也有了变化,有些传统习俗也是不断发展的。比如,清明黄帝陵祭祀活动,那可不是三代以上,而是上百代以上的祖宗,也是要祭拜的。这时候没人会说三代不祭祖的风俗的。
“三代不祭祖,祭祖绝后代”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老俗语,意思是只能祭祀父亲、祖父三代以内,超出三代的祭祀会影响后代的生活,带来祸端,就是要后代遵守老传统,不能逾越。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对传统文化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再加上农村很多人外出务工,人们对这个也就慢慢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