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将打造帝王陵旅游带,确定黄帝陵等申报

  看变化 多种方式展示遗址内涵

  昨日一大早,67岁的市民刘和梁就骑车来到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广场打太极,这个习惯他坚持8个多月了。距他不足百米的地方,一群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脚步轻快。

  刘和梁的家距广场还有一段距离,小区里有绿地,但他独爱来这里晨练。他说:“在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上打太极的感觉你不懂,地方和太极都是中国的骄傲。”

  市民陈丽静的家曾在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上,为了更好地保护遗址,她成为1.5万搬迁个体其中之一。现在她租住在太华路附近,但隔三差五会去看看。5月,她在网上看到遗址区开满了漂亮的虞美人时,她带着父母一起去拍照。拍照那天,她在遗址前的开阔地上看见了原先同村的陈叔叔带着孙子在放风筝。

  昨天中午,安徽游客许铭在小雁塔游玩,之前计划请个导游,后来却意外发现整个景区都有无线网络覆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给手机装了“易观导览”的客户端,瞬间他的手机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提供自动语音导览的讲解器,引导他根据预设路线游览了整个景区。

  他没想到配套服务这么好,在一个古韵十足的景区里感受到了极强的现代化、细致化的服务。其实在大雁塔、兴教寺、大佛寺、张骞墓这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点都发生着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得益于申遗成功的影响。

  说保护 日常监测详细到噪声的影响

  自这7处遗产点申遗成功的那一刻起,它们就已不再是陕西的7处历史文化遗产点,而成为世界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后的这一年,不断完善的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环境整治、监测管理等基础工作,大大提升了7处遗产点的保护管理水平。

  大明宫遗址区里有一个微缩宫殿群,等比例缩小还原了大明宫千宫之宫的气魄。模型周边有说明牌,可以清楚地让参观者对大明宫的建筑形制、特点有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这种通过新型陈列展示促进遗产保护的方式,让更多市民认识到了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说:“申遗成功后我们对遗产点的保护应该更尽心。过去一年,我们对各个遗产点都进行了监测,严格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工作,在遗产点与文物展示无关的项目绝不允许建设。”在几处遗产点呈送省文物的监测报告中,记者看到监测内容涉及气象、水文、环境、生态、空气、安保、建设等多个方面,有的点甚至详细到噪声对遗产点的影响。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具体要求,遗产点的游客数量也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针对此要求,大雁塔保管所采取了间隔售票措施,达到了年全年大雁塔瞬时游客量不超过人,单日接待量不超过人的目标。既保证了文物与人员的安全,也做到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平衡协调的目的。

  在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上,年文保部门完成了未央宫遗址、明光宫遗址区域内共约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工作。目前未央宫区域已探明地下遗址余处,除去窑址、道路之外,其他建筑基址余处,现已完成50余处覆土保护和地面仿土坯砖包砌标识展示,约占总数的40%,目前工程正在进行中。

  谈发展全国首家编制省级申遗工作规划

  申遗成功后,7处遗产点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据省文物统计,申遗成功前张骞墓的年游客数量为人,去年则为人。彬县大佛寺去年游客数量为人,比之前增加近4万人,小雁塔在年7月至12月游客数量为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4%,全年游客总数为人。

  周魁英说:“游客数量显著增加说明市民和游客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可。申遗成功后我们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认识,最大的转变是从被动的准备到主动的规划。”

  年我省以“丝绸之路”申遗为契机,全国首家专门编制了省级申遗工作规划——《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

  《规划》对我省重要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重点遴选出包括黄帝陵、石峁遗址、汉唐帝陵等14处60个能够代表中华文明、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遗产点,并按照世界遗产的理念和标准,确定当前陕西省申遗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工作重点,从管理、技术、研究、展示等方面全面推动遗产保护工作,最终实现以世界遗产标准为要求的常态化保护管理模式。

  以前别人问市民王顺海家庭地址,他总说友谊西路,现在他更愿说“小雁塔边”。王顺海说:“小雁塔现在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那么多外地人都来游览,我家就住旁边能不高兴吗。”

  石峁遗址或将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据悉《石峁遗址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现已得到国家文物批复,石峁遗址未来或将建设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峁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在中国早期文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以来,引起了社会广泛   年1月,神木县委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编制了石峁遗址保护利用概念规划。该概念规划将石峁遗址项目定位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统筹考虑了高家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同时借鉴了国外遗址保护利用经验,将遗址保护利用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造有机结合。

  目前,省文物局已将石峁遗址纳入了正在编制的《陕西省申遗工作规划》,下一步将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提升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做好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准备工作。

  此前,我省已拥有大明宫、汉阳陵、秦始皇陵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估,该评估对第一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视。按照评估专家组和第三方机构打分平均值显示,我省3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列运行评估全国前三名。

  陕西将打造汉唐帝王陵旅游带

  日前省文物局在编制《陕西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时对我省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下一步将助推汉唐帝陵大遗址保护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据了解,我省已发现29座汉唐帝陵,其中西汉帝陵11座,唐代帝陵18座,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渭南、西咸新区等地区内。目前29座汉唐帝陵中只有西汉阳陵、杜陵、茂陵以及唐乾陵、昭陵和桥陵6座帝陵正式对外开放,其他23座帝陵虽然可以参观,但在沿线道路上缺乏标识,国内外知名度也不高。

  位于泾阳的唐崇陵、唐贞陵和蒲城的唐光陵,富平的唐章陵甚至没有公路可达。由于道路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一些汉唐帝陵的保护利用。目前我省针对汉唐帝陵分布特点和区域城乡发展实际情况,提出汉唐帝陵综合提升项目。计划通过线路规划连接、遗址展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民俗文化展示、特色旅游产品开发等,实现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结合。

  未来或将依托3条南北方向自西安向外辐射的高速路,整修各陵区之间连接道路,采用拓宽新建等方式,串联起南部的西汉帝陵和北部的唐代帝陵,最终形成“两横,三纵,多支线”的整体格局。

  在景区综合提升上实行分级管理,使汉唐帝陵旅游服务形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阳陵、茂陵、昭陵、乾陵4座帝陵。在现有的陵园观光基础上,重点挖掘帝陵及周边文化资源,打造衍生型文化体验旅游功能产品。第二层级为长陵、霸陵、杜陵、渭陵、桥陵、泰陵6座帝陵。以依托帝陵本身的陵园观光为主体,整合周边农家乐及村镇资源。第三层级包括其余19座帝陵,逐步设置旅游服务设施。

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