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弘扬陇东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提高庆阳知名度,强化区域内旅游文化活动,推动当地经济跨越式协调发展,庆城县乡贤文化研究会发起,由县乡贤文化研究会、摄影家协会、庆城民进总支、社会贤达人士等有关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离退休老干部20余人组成的考察调研团队,于年9月5日,对正宁县境内的黄帝冢、黄帝文化博览园、罗川古镇、子午岭调令关、杨家祠堂进行考察调研活动。 早晨6:20驾车从庆城出发,在向导的带领下,由正宁县城山河镇至五顷原回族乡,在五顷原与二顷原结合的斜坡弯道的岘子处,有一东北指西南方向的高大古冢,它就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衣冠冢。
考察团在“黄帝冢”碑冢前,怀着崇敬的心情致祭后,观瞻了这座名扬天下海内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衣冠冢。古冢高60米,三面临谷,冢西半部现修水平梯田18阶,上面植有近千棵核桃树。冢顶部原呈长方覆斗形,现为椭圆形。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平方米~平方米。从土层成形看,动土层至少在40米以上。从墓顶,可以看到茫茫苍苍的子午岭山脉绵延不尽,不远处是被称作龙头和龙嘴的塬山。 随后,我们参观了正在建的“黄帝文化博物园”。它以正宁县五顷塬乡子午岭西麓桥山黄帝冢为中心而建,总规划面积20.01平方公里,建筑占地面积亩,概算总投资7.2亿元。目前,景区功德厅和百家姓氏广场全面竣工。新落成的黄帝像位于功德厅内,高6.95米,取“九五之尊”之意。
考察团拜谒了轩辕黄帝高大雄伟的圣像,在圣像前行三鞠躬致礼后,在功德厅门前广场合影留念。天空晴朗,祥云朵朵,秋风习习。大家心情愉悦,情绪高涨,怀着感恩的心合唱我们是《龙的传人》。 参观了正在建设的该园区内的景区建设,巍峨的大殿,雄伟的建筑,再加上远看绵绵的山脉,整个人心情豁然开朗。从园区介绍来看,它分为黄帝文化博览园、祭祀区、守陵区、西山娱乐区、综合服务区五个功能区。景区建成后,可与调令关森林公园、秦直道、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景区景点自成体系,形成子午岭旅游生态景观带。 据当地旅游业圈内人介绍,五顷塬村的农民仍然民风纯朴,为人敦厚,但生活比较艰辛,他们靠天吃饭,蓄窖水,主要种植小麦、土豆、玉米,有人至今仍住窑洞。这里的居民可能就是时代默默无闻的黄帝冢的守护人。问起黄帝陵,他们一派茫然。一位姓乔的老人说,知道一点情况的老人们都没了,只听爷爷辈的人说,我们这儿以前叫“五姓塬”,那个坟叫“仙人坟”,其他的什么我们一点儿也说不上。问起有没有人在黄帝陵祭奠,老人说,往年也有庆阳等地的人来烧纸,但很少。 考察团一行进入国家3A级景区调令关森林公园,位于庆阳市正宁林业总场东南部的中湾林场林区内,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它是一处以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线,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森林旅游为主旨,集观光游览、探险猎奇、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住宿娱乐、采摘收获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所。公园还是陇东学院、省内农林科研院校教学实习基地。
考察团一行在调令关前尽情欣赏大自然的恩赐,鬼斧神工创造的壮伟山川,拍摄宜人景色,美丽的图画壮我河山。公园由调令关、中湾、高凤坡、西牛庄四大景区组成,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历史遗迹遍布,有秦代重要军事通道——秦直道;古时南下关中,北去边塞的重要关隘——调令关;被史学家称为千古之谜的黄帝冢遗址以及不少古代烽燧遗迹、蒙恬庙等。 公园以生态旅游为特色,以林密、雾奇而著称,初春山花烂漫,盛夏绿树成荫,深秋层林尽染,隆冬银装素裹,素有“碧落霞天”之美誉。公园森林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多姿,文化内涵丰富,名胜风物各有千秋。据了解,公园投资万元开发了直道林荫、调令松涛、乌龙松林、八仙洞府、观景台、森林氧吧、野生动物养殖园等10多处景点,建成了综合接待服务中心、休闲别墅、垂钓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完善了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 公园内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有木本植物43科82属种,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森林空气新鲜、含氧量高,无污染,尘埃少,空气负离子含量高,有“陇上林海,天然氧吧”之美誉。同时,这里人文景观也极为独特,有历史遗址秦直道、调令雄关、八仙洞府等,极具开发优势。
正宁因罗川古城而闻名,罗川又因四郎河而灵秀。罗川古城位于甘肃省正宁县永和镇北部的四郎河边,沃土平畴,阡陌纵横,古城遗迹尚存,“琴山、泰山、药王山、北华山”四山合围,风景优美。 街道中心有二座高大的明赵氏石坊,最东边的是恩宠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年),系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所建,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均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年)四月,系庆阳府真宁县为纪念赵邦清所立,这三座石坊各高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梁彩绘,布满人物、飞窝、山水云烟、树木、花卉等浮雕图案。大幅匾额分左、中、右三品,上、中、下三层高悬,是我省公存的唯一石坊,具有很高的雕刻工艺和建筑艺术,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罗川小学(原城隍庙)大门两旁,距赵氏石坊约米处,有一对高大的铁旗杆,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后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头四角各竖小旗,旗中有“断”字饰,作飘扬状,斗角下系小铃,迎风作响。杆下部悬砌一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杆有铭文,铸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罗川的街道东部(今正宁二中院内)还有清代建造的文庙天殿(罗川古城内原有规模庞大的文庙,今仅存大殿),大殿座北面南.硬山顶.房脊两端有鸱吻饰,面阔五间,柱头斗拱为双抄双下昂,昂嘴甚长,至今保存完好。据史志记载,该文庙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明洪武二年知县郭钧重修。明末毁于兵,清顺治时重修,康熙、雍正、乾隆时均作过补修和维修。大殿周围现保留五棵高大的“汉柏”,为古城罗川增添了古色古香气息。6年5月25日,罗川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年8月,罗川古城(现更名为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被省建设厅和省文物局首批评定为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
考察团参观了正宁南住阳周弘藏博物馆,据馆长介绍:正宁阳周弘藏博物馆,由生于此村、长于此村的杨波主建。杨波年轻时外出创业,现任西北集报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几十年来,他潜心于收藏事业,平日省吃俭用,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各种文化艺术收藏品。为了感恩家乡,弥补家乡文化发展短板,促进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和家乡文化旅游业发展,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藏品整合出一部分,在家乡建了这座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平方米,布展面积0平方米,他将已收藏钱币近万种、邮票邮品过万枚、雷锋文化收藏品千余种、农耕民俗文化收藏品两千多件、各种古玩字画上万件。分农耕、民俗、书画、红色四大展区,展品余件。 他挑选了一些接近群众生活、群众喜欢看、愿意看、看得懂的艺术品,采用实物和展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展。考察团观看后都觉得这个博物馆建得很漂亮,里面的艺术品也很有价值。使人们观看后不仅欣赏了艺术,也增长了不少见闻。 短短一天的考察,所看到的景观很有限,但我们从中了解的人文与历史文化却很多,这也是这次活动的初衷,我们会在日后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多发掘这样的历史价值,以供更多人了解庆阳,宣传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