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亳州晚报
老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由于时代久远,历史资料匮乏,老子故里在何处,一直存在争议。年以来,继清代姚鼐、近代马叙伦等前贤之后,国内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从典籍记载、历史沿革、地理方位、河流水系、出生年代、姓氏源流、独特景观、文物考证、道教经典、名人专著等方面入手,多角度考证老子故里在今安徽涡阳。本报开设“老子故里探源”栏目,对此进行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三期。
天静宫旧有碑碣多块
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敕建”残片
据史料记载:涡阳天静宫旧有碑碣百余座,因年代久远,大半已不存在。年以来先后出土20余座。例如:
元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元至顺三年翰林张起岩撰文。此碑已破残,蟠龙碑额,赑屃碑座仍在。原碑文近千字,残片尚存字左右。碑文断续,但残片“敕建”“监修官张起岩”“至顺三年”等字,均甚清晰。大明弘治《中都志》和《涡阳县志》均载其全文。内云:“天静宫,老君所生之地也。……宫在城父之福宁镇(按:为今涡阳县张老家)东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涡水二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独宋天禧二年盛度所撰碑文,漫灭不可读,而铭半存。三班借职王宗彦、同监修官亳之守臣、监修者名衔在焉。盖奉敕为之也……天静之兴造,日新月盛……殿即旧址为二:一位三清,一位太上老君。前三其门,后丈其室,监坛二师,灵官有堂,斋诵有所。钟有楼,井有亭,道士有区舍。至于庖库庾厩,靡不毕具。旅楹无虑百余。又有流星园之圣母殿,玉龟山、太霄宫之别馆,尚不计也。规其近地,为旅邸果园蔬圃以给日用,履田三千亩为永业,而食其中者几千指……”碑中并举述古帝王崇奉之盛况云:“自古在昔,尊崇之极。朝享不违,奉承无斁。……礼折九重,诚倾万室。璇霄企圣,翠华驻跸。青瑶勒铭,鸿休煊赫……”云云。
明寿州方震孺撰崇祯重修碑。碑已破残,碑末撰文者方震孺姓名清晰。《涡阳县志》载其全文。内云:“历考往代,在汉为天静宫,延熹八年奉敕而建者也。西去亳城百里有奇,南距涡水二里□,殿□□□□□□□□□□履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欤猗盛哉!历代鼎迁,载有祀典,而晋唐时为尤盛,与东西汉无异……宫之南有圣母殿,旧题为紫霄宫,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於园……□□□□□山,绕涡、谷二水……”
清康熙八年《妆修道祖老君碑记》。碑形完整,字迹清晰。碑云:“道祖李老君……因诞无忧园李树下,遂以为姓……谯左义门镇东北三十里小河之北岸,天静宫旧有老子殿……”
清宣统元年《妆修道祖老君殿碑记》。碑形完整,字迹清晰。碑文载:“汉桓帝时遣中常侍左悺、管霸一再祠之。至唐初,以老子为始祖,立庙京师。太宗十年,诏天下老子庙改为宫,均给户二十名奉祀。武后元年,追尊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当时创修,闻系鄂公敬德监修,御史褚遂良书碑。风销雨蚀,无可考证。宋祥符六年赐太上混元皇帝。洎乎元明两代,尚有碑碣可寻……”并有诗云:“……烧丹灶冷余荒草,问礼堂空剩石牛……”
此外,尚出土有元统元年半截碑一块,清康熙十二年碑两块,乾隆四十二年碑一块,道光十八年碑两块,光绪年间碑两块,宣统元年重修天齐庙碑一块,宣统三年残碑一块,另有“老子□□”(据袁大化重修太清宫碑记系“老子故里”)石匾额半块:“古流星园”石匾额一块;圣旨碑碑帽一个及“混元降□(诞)”“敕撰”“敕建”等残碑片。
历代天静宫遗址和建筑遗物
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观民、邵望平对涡阳天静宫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在考古小结中指出:
1.“天静宫”遗址在县城西北八华里处。其范围包括郑店村在内约二百万平方米。遗址地面散见自史前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及东周、汉至宋元诸时期的遗物。
在遗址西北部随处可见东周时期的陶豆、陶鬲等遗物,证明东周时期此处确有聚落;遗址中部出土了大量汉晋时期的砖瓦,说明当时曾有相当规模的建筑物存在。
年,安徽省考古所对涡阳天静宫旧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平方米,出土了大批文物。图为发掘出的宋代老君殿遗址
2.汉晋以来的史籍、碑刻资料中,颇多论述此地为老子故里,并为汉末建祠奉祀老子的地点,其后历代亦多修建庙宇,奉祀不绝。
3.将此处视为老子故里建祠奉祀已延续近两千年,正如历代对黄帝陵的修葺礼拜一样,足以使该遗址成为一处历史文化胜迹。从继承、弘扬老子思想精华的角度来看,今日重修老子纪念性建筑是有积极意义的。
宋代老君殿遗址下的唐代太清宫遗址
年底,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杨立新等五位专家,对涡阳县天静宫的旧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平方米,出土了大批文物,内涵丰富,为确认涡阳天静宫为老子故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此外,涡阳境内还有东太清宫、古东岳庙、尹喜墓、范蠡墓、嵇康墓、孙登墓、遗履桥、陈抟卧迹等大量道家遗迹。
(涡阳县老子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