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到天荒地老”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古礼中,帝王去世叫驾崩,陵是帝王死后的葬地,百姓是不能把自己的暮地称为陵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和诸侯的暮地就已经称陵了,陵的原意就是“山,所以,古人说,“以山为陵”,表示对死去天子诸侯的尊崇。一般来说,封土之下,有地宫。地宫之中,有椁。椁内有棺材,另有一些陪葬物。在《大戴礼记》中,宰予向孔子问道:黄帝到底是人还是神?或许他不是人,那么,他怎么活到三百岁呢?
古代皇帝陵寝孔子说,黄帝在位的时候,百姓得到他的德政一百年;黄帝去世之后,人们敬畏他,又是一百年;人们要遵循他的教诲又是一百年,所以,黄帝活了三百年。人们为黄帝建陵,是极其隆重的事情。在中国黄帝陵有九处,陕西桥山的黄帝陵是最著名的。秦始皇在生前,就开始为自己造陵慕了,前后花了四十年的时间,到了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还在继续营造秦陵。秦始皇造陵幕的时候,把原先在宗庙中设置的“寝”移到了陵园中。到了汉代人们沿袭秦制,陵园中也有“寝”,原来不用来祭墓的,寝只是诸神休息之用的。
秦始皇一般来说,庙在前,有正厅,有两厢,而“寝”则是几间简单的小房子,后来渐渐被人居住,成为举办祭礼的地方。传统帝王陵墓的选址,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首先是“龙旺穴真”,其次是“土高水深”,没有风、蚁、水三者侵体之害。其三是要有青山配享。在陵墓之中,墓道前树立华表,是在西汉时期盛行起来的。墓道也是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的石人、石马石兽,也叫做石像生,一来作为死者的随从,二来是辟邪。皇帝和皇后死后,所穿的金缕玉衣,用金丝穿玉片制作而成,也叫金缕玉柙。
皇家陵墓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王公死后的缀玉面罩和缀玉衣服演变而来的。《后汉书·礼仪志》中说,帝后死,行沐浴礼,守官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蹭、金缕玉柙如故事,饭含珠玉如礼。珠糯玉衣本来是天子所用的,其他的人不能用,但是,汉代皇帝也对大臣御赐珠橘玉衣的。到了曹魏时期,曹丕下令废除了金缕玉衣厚葬的制度。西汉时期,帝王下葬时,棺椁之外有一层用柏木枋叠垒而成的框形结构,叫做黄肠题凑。《汉书音义》说,“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柏木《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按照郑玄的解释,天子之,黄肠为里,表以石焉。帝王埋的中心,叫做方中,棺的外面是椁,椁的外面是用柏木枋以头向内层层垒架的框形结构,然后用石头垒砌成地宫,实际上,黄肠题凑的作用就是防止地官塌陷。祭祀帝王陵墓,叫做上陵,是朝廷的吉礼,一般放在陵寝中举行,在上陵的时候,所有的皇室成员和大夫以上官员一起,都要陪同皇帝虔诚地拜礼祖先的神座,同时要向祖先汇报年成丰歉,诚心祈祷祖先的保佑。
地宫历代治陵是非常讲究厚葬的,但也有例外。如汉文帝是提倡薄葬的,他不治坟,欲为省,勿烦民,也就是死了之后,不要兴师动众,不要劳民伤财,在山上随便挖一个坑就行。他临终的时候,立下遗说说,“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也就是说,对于死后的厚葬和重服等礼制,我什么都不要。他强调说,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埋在灞陵山上,真正地以山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