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出生于轩辕之丘。
当然也有另外的说法,认为黄帝在轩辕之丘和缧祖结婚。但是这和历史不太符合,因为缧祖应该是蜀地人,黄帝是在东迁之后和她结婚的。原因在于最早产桑蚕的地方是蜀地。而且后世既然把这个地方称为轩辕之丘,那肯定不是为了纪念黄帝结婚,纪念他出生是有可能的。
黄帝的母亲是有乔氏的女儿附宝,和炎帝的母亲女登来自同一个部落。据说黄帝生下来就能说话,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向先贤学习,非常聪明,知书识礼。他出生的时候是神农氏末期,神农氏联盟的各部落之间互相倾轧,乱乱纷纷。黄帝10岁的时候,就看出来神农氏已经无力支撑局面,照这样下去,部落联盟必然会瓦解。
黄帝和帝俊其他的子孙一样,成年了之后就委派去当部落首领。那个时候的孩子10来岁就算成年了,颛顼就是10岁就到了他的部落。黄帝的部落叫有熊,姬姓。但是《史记》又认为黄帝姓公孙,不知道是什么来历。
黄帝决心振兴有熊部落。他考察天气和土地状况,给部落成员制定种植专家的每一个日期节点,首先保证部落成员安居乐业。他制定了一些道德规范,让部落成员明白基本的伦理道理,用来团结人心。他把部落里的青壮年男子汇集起来,教他们训练打仗。当然在后世的传说中,九天玄女曾经到黄帝身边,教了他很多阵法。不过老严在汉朝以前的书中没有见到过关于九天玄女的记载,也不知道这事情到底是真是假。
黄帝还训练虎狼熊豹等猛兽作为战士。这在今天的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然而在多年前的历史上,很多神是可以招呼得动猛兽的。在帝俊的当部落首领的儿子中,有很多出行的时候都是用虎豹熊罴拉车的。当然,龙凤这两种今天被我们当作图腾的动物,当时也是听诸神招呼的。
在炎帝横行到了蒲阪的时候,中国历史记录的第一场战争就开始了。这就是阪泉之战。黄帝“三战,然后得其志”,最终打败了炎帝。
当时神农氏统治了很多部落,这些部落都称为国,也叫诸侯。在炎帝掠夺攻打这些部落的时候,因为相比之下有熊部落已经比较强大了,所以很多部落来找黄帝主持正义。而黄帝赢了阪泉之战,神农氏治下的部落纷纷归附,他成了很多部落的共同首领。
黄俊和蚩尤进行了涿鹿之战。战争的具体经过在上一个故事中已经讲述了,这里不再重复。胜利之后,黄帝替代了神农氏的位置,当上了部落联盟的首领。此后继续进行扩张,打了50多场大大小小的战争,统一了整个北中国。他把天下分为九州,每个州任命州牧。每个州包括很多部落,也就是国,也叫诸侯。部落是黄帝政权下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一般部落内部的事情由部落首领自己决定,而向中央政权纳税服役等事权,则由黄帝规定,具体由左右大监管理,由州牧监督执行。
州牧相当于中央政权的派出机构。除此之外,黄帝的中央政权也设置了一些官员,如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这些人都是黄帝的助手,没有具体的职位,都是需要的时候临时安排事情。黄帝把都城设置在涿鹿的高山之上,这很奇特,可能还是为了防备意外的攻击。而黄帝大多数时间并不在都城,他经常爬山涉水,在外面忙碌。
黄帝改变了神农氏那种部落联盟的松散的管理方式,建立了中央-九州-部落这种层级性的行政体系,开创了最早的诸侯制度。虽然在两三百万平方公里这么广阔的土地上,这样的行政制度还是算比较原始的,但一个国家的基本体制已经呈现出来了。而这些基本领土和基本制度,就成为后来中国的基础。
很多资料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很有问题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缔造者是三皇,而其中的人文始祖是伏羲。从黄帝开始,国家的发展日渐成熟。所以黄帝应该是中国的始祖,的hi建立国家的人,而中华民族是在中国之先发源的。
事实上三皇时代就是中华人文的起源和形成时代。一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三皇时代。比如姓氏、生肖、祭祀、汉字等。而五帝时代是中国发展成一个正是国家的时代。从黄帝、颛顼、常喾、尧到舜,国家在禹的手里正式形成。
至于黄帝本人的最终结局,《史记》就有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黄帝去世了,埋葬在桥山。另一种说法认为黄帝在获取了三个大鼎之后,上天认为他因为很有功劳,因此派了一条龙来,把他和他的70多个大臣接上天去了。而在《史记》的前后,这两种说法也是并行的,一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老严是认可后一种说法的。因为老严认为地球文明来源于外星。另一个证据是,《山海经》讲到了黄帝以下所有帝王的陵墓,唯独没有黄帝的,说明在那个时代地球上就没有黄帝的坟墓,他就没有埋葬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