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考古专家在陕西榆林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发现了一座史前古城,这座古城由石料建筑而成,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面积约为万平方米,是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甚至比同时期的浙江良渚古城还要大。
要建造这样的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建造这座古城的必然是“北方一个很大的集团”,或者一个区域中心势力。
然而,这座古城的主人是谁呢?一种粗暴的办法是通过确定史前这片土地上最大的一股势力来确定。有学者研究指出,这里就是上古神话人物黄帝的都邑,理由有三。
在中国,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各地有许多关于他的遗迹,如陕西的黄帝陵、河北邢台的黄帝坟、北京的黄帝庙等,这让人们很难确定他的故乡在哪里。
那么,黄帝究竟是哪里的人呢?《史记·五帝本纪》提供了一条线索,只有六个字,即“黄帝陵与石峁古城相距不远,大约公里左右,榆林下有黄帝祠四所,与石峁古城更接近”。
因此,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推断黄帝及其部族应该就生活在延安、榆林一带。此外,《史记》中的逐鹿之战发生地张家口,距离石峁古城大约公里左右,这不算过于夸张。
有些学者认为,逐鹿之战并非由黄帝亲自指挥,而可能是黄帝部落的一支迁移至此地,与当地先民发生冲突的战争,他们将黄帝的传说带到了河北一带。
你知道吗?黄帝虽然是姬姓,但是历史上同样也存在着白狄这个姬姓族群。这些白狄是黄帝的后裔,那么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呢?
在《山海经·大荒西经》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包括白狄和赤狄)”。而在汉朝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中,又记载“根据春秋《左传》记载,白狄当时就分布在雍州北部(如今陕北一带)。
”在公元前年的时候,白狄因为秦国的挤压,无奈地向东迁徙到了河北石家庄一带,之后建立了威震八方的中山国,被誉为战国第八雄。
而黄帝后人白狄部族的所在地,更进一步证实了黄帝曾经活动于陕北一带的事实。
原来,周朝宗室与黄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血缘关系。据先秦史家徐中舒考证,周人同样源自陕北白狄,这一支族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黄帝后裔。
尽管黄帝被认为是五帝之首,活跃于公元前年-前年,创造了古代华夏一统国家,但他的历史时间线与石峁古城的出现时间相去甚远,大约相差了多年。
最近的考古发现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是多元化的,因此黄帝并不是一统华夏的唯一帝王。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黄帝也很难实现对华夏的全面统一。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黄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距今约年前,陕北最强的力量掌握在黄帝部族手中,这是否意味着石峁古城的主人就一定是黄帝呢?我认为,尽管石峁古城的主人的真实身份可能永远无法得到%的确认,但通过详尽的考证,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推测真相。
而且,即使黄帝是我们熟知的古代人物,但通过新的考证,我们发现黄帝可能并非指的一个人,甚至不是指代某个个人,而是某个部族的名称。
参考资料:《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