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历史上3大奇陵之一,曾经遭遇17次大规模盗墓却安然无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与秦始皇陵、成吉思汗陵并称的武则天乾陵。那么,这座陵墓为什么能够历经多年安然无恙?里面到底有多少珍贵宝物?武则天乾陵如此坚固,莫非与风水术士袁天罡真的有关?欢迎点赞评论收藏。
武则天影视形象
公元年12月16日,武则天去世,随后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把武则天和自己的父亲李治一同葬在了乾陵。乾陵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特别的一座皇陵:一般一座皇陵只埋葬着一位皇帝,但是乾陵中,却埋葬着两位不同朝代的皇帝:一个是唐朝的唐高宗李治,一个是大周朝的皇帝武则天。
而乾陵更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曾经被多次盗掘却安然无恙的古墓,仅正史上就有17次相关记载,然而,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进入过乾陵的地宫。
乾陵
其中,被历史学界公认的盗掘乾陵第1人,是幽州节度使朱泚。公元年,唐朝不复盛世,各地军阀也趁机揭竿而起,打出反唐旗号烧杀抢掠。朱泚则是趁机把大军开进乾陵陵区,一边与唐军作战,一边偷偷摸摸地挖掘乾陵。但是,朱泚连乾陵的入口都没有找到。
在乾陵17次被盗的经历中,总共有3次比较大规模的盗墓。离奇的是,每次乾陵都能够化险为夷,莫非这是天意?
第一次大规模盗墓贼是黄巢。唐末,黄巢的军队也曾经来到乾陵附近,黄巢就没那么多遮遮掩掩的,直接就说要盗掘乾陵,但是,黄巢的40万大军,努力了半个月之久,只挖出了一条“黄巢沟”,并没有找到地宫的入口。后来迫于形势,黄巢撤出了乾陵所在的梁山。
黄巢
第2个著名人物,叫做温韬。温韬是五代十国后梁人,在盗墓界可以说是鼻祖一类的人物。关中唐陵共有18座,温韬就盗了17座,唯一没盗的就只有乾陵。
温韬把唐太宗的昭陵都给盗了,自然也不会放过乾陵,所以温韬没有盗乾陵,绝不是因为他不敢,而是因为他每次一开始开挖乾陵,就开始下雨,有时候甚至一连下好几天,温韬盗掘乾陵的打算只能无限搁置,后来似乎温韬也意识到乾陵的不对劲,就放弃了盗掘乾陵匆匆离去。
第3次规模最大的盗墓,就是民国时期的孙连仲。这个时期的中国比较混乱,而孙连仲又不是蒋介石嫡系军队,常年缺军饷,为了筹措军饷,孙连仲打起了盗墓的主意,盯上了乾陵,并且希望像孙殿英那样多搞点财宝出来,好为自己打通官路。然而,无论孙连仲用多少炸药,就连墓道门都炸不开。
孙连仲与他的下属
能够在17波盗墓贼的手中安然无恙,乾陵的身上,似乎也笼罩了神秘的色彩,那么,乾陵究竟为什么如此“耐揍”?
其中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的乾陵选址是风水术数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共同选定的。古人都讲究风水,而乾陵所在的梁山附近还有两座小山。如果以梁山为首,那么这两个小山就像是女性的胸部,再往下走是平原,看起来就像是女性的裙摆。这里埋葬男皇帝不合适,但是埋葬武则天却是最好的。当然这只是风水之说,不足为信。
袁天罡影视形象
导致乾陵防盗成效如此显著的另一个原因是,乾陵的墓道非常坚固。《旧唐书》上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但是人们也一直以为那都是史书上写的,直到有人终于找到乾陵的墓道。
在年,有农民在乾陵所在梁山上炸山取石,意外把乾陵的墓道石条给炸了出来;随后在年,陕西成立“乾陵发掘委员会”,开始发掘墓道。
乾陵的墓道
而乾陵的墓道,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堆砌成63米长的墓道的,是大约余块一吨到两吨重的石料,每个石头两侧都有燕尾凹槽,燕尾凹槽中全部浇筑着铁质燕尾板;石块的缝隙之中又浇注着铁铸浆液。这样的墓道,简直就像现在的钢筋混凝土一样,甚至比现在的钢筋混凝土还要坚固一些。
其实当时郭沫若也曾希望能够发掘乾陵,但好在被中央驳回。或许想要打开乾陵、并保证里面所有文物完好,还需要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