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日夜,从黄帝陵、洛川、瓦子街,到南泥湾、杨家岭、枣园,多公里跋涉……这次延安教学实践活动,成为我们人生难忘的永恒记忆。在跋涉圣地的征程中,我们在鲜活的历史教材中领悟了史料的真谛。野营拉练成为教育我们的生动课堂,锤炼我们的现实“战场”,考验我们的重要平台,激励我们的强劲动力。让我们接受了灵与肉的历练,血与汗的洗礼,情与义的积淀,成为我们一生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当前大学实施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育人工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感到这次野营拉练带给我们的收获和启示,有以下4点。
现场宣传,深入发动是保持学员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的强大动力
这次徒步野营拉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经历。有的同志感到新鲜好奇。但面临行军路程长,地形路况复杂,住宿环境和条件较为恶劣,饮食保障难度大等诸多不可预料的现实问题,部分同志感到压力较大,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这次拉练任务心里没底,缺乏自信。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现场宣传,深入发动贯穿于野营拉练活动的始终。队伍走到哪里,思想发动就深入到哪里,让每位同志心里始终装着“一股气”,就是有那么一股不屈不挠,勇敢顽强,战胜困难,一往无前的英勇豪气。出征前,我们召开誓师大会,组织全队学员宣读了决心书并举办了签名仪式。成立了新闻报道、文艺演出、摄影等宣传工作小组,充分做好出征前的各项准备。
行军中,针对天气变化无常,日行军路程较长,路况差,伤病增多等现实困难,我们积极发挥宣传鼓动的作用。一路上,编写并叫响了“三营勇士不畏难,越是艰苦越向前”、“钢铁三营,志在打赢;所向披靡,亮剑圣地”、“山高路远征程艰,峰回路转永向前;三营个个钢铁汉,一路高歌进‘端盘’”等鼓舞士气的战斗精神口号。
文艺骨干还登上宣传车喊口号、唱歌曲,为同学们加油鼓劲,为大家放松疲惫的身心。新闻报道小组利用《蓝箭快报》,及时宣扬行军途中的感人事迹。由于思想发动深入,现场宣传势浓,许多同志深受鼓舞,尤其是一些有伤病和体能较弱的同志倍受激励,队干部多次劝其上收容车,但他们硬是不上,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走到宿营点。这也为我队创下“收容率”最低的记录作出了努力。深入扎实的现场宣传发动,为同学们战胜拉练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确保了全队参训人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乐观的精神。
现地教学,触摸史实是激发学员从灵魂深处铸牢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鲜活教材
现地教学是这次教学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道人文景观,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幅生动画面,每一组数字内容,都引领我们回到那艰苦卓绝的年代,催发我们对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内在原因的探究,促使我们对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也激发了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在触景生情中领悟延安精神的真谛。从黄帝陵开始,我们几乎每到一个景点,就沐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当中,接受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熏陶。黄帝陵,民族的圣地,是我们参观教育的第一站。古木森森,见证了黄帝陵的庄严与肃穆;宫殿巍峨,见证了黄帝陵的宏伟与气魄。在这里,我们坚定了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走进洛川会议纪念馆,仰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碑,驻足王家坪,登上宝塔山,信步凤凰山,徜徉于枣园、流连于杨家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简朴的画面:由几张八仙桌拼凑而成的会议桌,表面坑坑洼洼的办公桌,一个个简朴的土炕,不知缝补了多少次的被褥、毛毯,简陋的土房、土窑洞……身临其境,抚今追昔,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艰苦的环境并没有使革命先辈退缩,反而更加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斗志。在这里让我们读懂了:胸怀大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方成大业的革命真谛。
“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就在大地上,课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盖上”的抗大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拼搏进取,为中国革命注入新的生机和希望。历史昭示未来,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宝贵时光,刻苦学习,勤学创优,积极争做打赢先锋。
在缅怀先烈的伟绩中知史明志。仰望“四·八”烈士和瓦子街战役纪念碑,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苍松翠柏中,我们品读着纪念碑上镌刻的“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九个大字的精神内涵,为先烈的义举所敬仰和钦佩。绿色方阵中的铮铮誓言,表达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悼。英烈的伟绩,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更加激励我们瞄准打赢,增长本领,不辱使命,去完成先烈未尽的事业。
在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提升人文素养。气势雄浑的壶口瀑布,让我们感受到古老的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体会到灿烂辉煌的母亲河文化。驻足河边,大家辨听出那奔腾呼啸的飞瀑声,仿佛一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雄壮旋律在耳畔盘旋回荡,好象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悲怆,将我们带进那金戈铁马的烽火年代,一股无法抑制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由从心底升腾。
通过现地教学,我们从革命历史与当今现实的强烈对比中,缅怀革命先烈艰苦创业的历程,时刻用延安精神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要把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化为报国之志。把追求理想,勤学创优,刻苦攻关作为践行“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根本要求,积极争做延安精神的忠实捍卫者、优秀传承者和模范践行者。
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是战胜艰难困苦,培养过硬战斗作风的重要法宝
在我们行军拉练的途中,一曲激昂有力的《团结就是力量》不时在空中萦绕回荡,大家唱出了士气和豪情,也唱出了心声。正是因为有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我们战胜了一次次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个阶段性的胜利。
在相互关心帮助中积淀了深厚的友情。大家虽然都在一个集体里生活,但由于平时学习任务重,交流来往较少,有些同志相互间不太了解。通过拉练这个平台,大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相互关心,一些同志由过去的不熟悉到现在的比较熟悉,由过去的不了解到现在的比较了解,乃至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艰苦的行军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使大家退却,反而激发了大家顽强的斗志,把我们的心拢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起,劲拧在了一起,打造了坚强的团队意志和铁拳精神。在拉练途中,涌现出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有的同志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有的帮助体力不支的同志拉一把、推一下、甘做“牵引车”;有的主动替班友帮厨;有的争先恐后地去打菜端饭提水;有的相互进行按摩,缓解伤痛;在体力透支,情绪低落,最为困难的时候,大家没有怨气,而更多的是相互鼓励,共渡难关;大家齐心协力搭帐篷,遇到任务一起上,体现出工作上的高姿态和勇于吃苦的精神。
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了战斗作风。这次野营拉练是对我们的精神、体能、意志和心理的一次全面考验,也是对大家身心承受能力的极大挑战。一路上,我们风雨无阻,大家没有忘记那体力透支的长途跋涉、风雨交加的端盘之夜,拂晓出发的行军队伍,漫天黄沙的云岩午餐……雨水、汗水和血水洗刷着我们的灵魂;拼搏、坚韧和刚毅创造着我们的生命奇迹。轻伤不上收容车,重病仍在坚持走,困难虽然很多,但大家都在坚持,没有一人掉队。虽然苦了累了,黑了瘦了,但我们的战斗精神得到升华,战斗意志得到磨砺,战斗作风得到锤炼,锻造出了我们一种勇于吃苦,勇敢顽强,勇者无畏的精神品质。
在密切协作中体现了全局观念。在拉练中,少数同志由于伤病困扰,走不成路,队里照顾他们提前到宿营地卸随行物质、帮厨、清理民房卫生或搭帐篷,工作量也很大。大凡领受任务的同志,都能把组织照顾化作尽心尽责的工作动力,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地为大家提供良好的住宿卫生条件。每当队伍行将到达目的地时,这些同志还自发地组织起来,夹道欢迎大部队的凯旋进驻,让大家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严守纪律、服从大局是确保这次拉练任务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严守纪律,听从指挥是确保这次拉练任务圆满完成的前提。出征前,队里开展了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拉练中,绝大多数同志都能够自觉遵守行军纪律,注重军容仪表和队列秩序,做到令行禁止,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对队里安排的公差勤务,大家接受愉快,完成坚决。轮到夜里值勤,都能坚守岗位。每到一处宿营点,针对驻地社情和实际情况,队里都提出具体的要求规定,大家能自觉遵守,维护群众纪律,爱护驻地百姓的财产物品,给驻地群众留下了好的印象。(孙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