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张咪孟姣燕
云山相绕,一水环流,置身群山之间的盆地,一切平泛景象不见,炎帝陵庄严矗立。
8月21日,记者一行来到炎陵县鹿原镇,怀着虔诚敬仰之心,祭拜于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的安寝地——炎帝陵。
(炎帝陵神农大殿。张咪孟姣燕摄)
古往今来,炎、黄二帝,被共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儿女莫不以“炎黄子孙”自谓。
“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期杰出首领,生活在距今大约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李园平向记者解说。
炎帝陵上古有墓,汉载有陵,唐有奉祀。宋乾德五年(公元年),宋太祖遍访天下古陵,寻得炎帝陵在湖南“长沙茶乡之尾”,始建炎帝陵庙,以为标识,并创设炎帝陵御祭规制。
李园平说,史籍中的“长沙茶乡之尾”“白鹿原”,即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
沿祭祀大道一路向北参观,我们来到“神农大殿”。晌午,一束阳光正巧穿过云层,照射在主殿上方牌匾上,让人顿时肃然起敬。
大殿内,炎帝雕像如同高山一样耸立。雕像高1.95丈,象征着九五至尊,重达吨,是根据清道光年间《酃县志》所附的炎帝图像雕刻而成。
人们虔诚拜谒、烧香、祈祷。
李园平介绍,在古代,帝王都视炎帝陵为圣地。国有大事,一般都会遣官到陵前举行大典,进行祭祀。地方官每年春秋仲月会按时到陵前进行祭祀。周边群众到陵前宰牲烧香恭拜者长年络绎不绝。
我们来到炎帝陵殿。陵寝区共五进,分别是午门、行礼亭、陵殿、墓碑亭、陵墓。
(炎帝陵午门。张咪孟姣燕摄)
“清代规定,午门乃皇帝或者御祭大臣出入之门,在举行御祭大典时方能打开,一般人不能随便出入。陪祭、随从官员只从左右戟门出入。民国以后,午门在政府公祭时开启,陪祭、参祭人员均可随主祭官从午门进入,但须从掖门出殿。”李园平说,现仍保留此规定。
记者一行从掖门进入,只见一块刻有“炎帝陵”的汉白玉石碑,庄严矗立。碑前还嵌有巨首盘龙龙陛,碑左右立有花岗岩石雕白鹿、山鹰雕像。
绕过石碑,二进行礼亭。建筑为庑殿式结构,正上悬挂周培源手书“中华始祖,光照人间”匾额。亭中置香炉、烛台、蒲垫,游人在此进香祭拜行跪拜大礼。
三进主殿,在大殿门额处,“炎黄子孙不忘始祖”八字匾额高高悬挂,询问得知是陈云题写。殿中设花岗石基神台,上立檀木神龛,神龛柱上有楹联“名垂宇宙恩泽神州”,上方悬“齐天鼻祖”额。龛内端坐炎帝神农氏金身祀像,炎帝两手分执谷穗、灵芝,身前是药篓,左右为木雕蟠龙边柱。上为二龙戏珠横额,神龛正面及左右两面刻有5幅浮雕图画,分别记叙炎帝功绩。
四进墓碑亭。亭中高矗刻有“炎帝神农氏之墓”的汉白玉碑。时而缭绕着人们点燃的香烟。
五进是炎帝陵墓。冢丘上碧草茵茵,四周花木郁郁。陵前两侧分立公祭炎帝陵祭文碑,显得格外庄重。
如今,炎帝陵誉为“神州第一陵”,成为海内外同胞侨胞寻根问祖的人文胜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