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监中的一股清流,清朝顺治帝为他修墓

回顾封建社会的历史,似乎太监常常是导致朝局混乱的重要因素,他们通常大权在握、陷害忠良,甚至导致一个朝代的灭亡。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认为太监肯定都不是好东西,其实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了,历史上还是有许多青史留名的太监,例如下西洋的郑和等。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明朝的太监,清朝的顺治帝为他修墓,康熙帝为他立碑树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位太监就是王承恩,原来隶属于太监曹化淳的名下,后来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十分受崇祯皇帝的信任。在明朝这座大厦即将倾覆之际,大部分的人都各自逃命了,哪里还顾得上保佑君主呢?可王承恩却始终陪伴在崇祯皇帝的身边,表现出那个时代对君主毫无保留的忠心。崇祯十七年(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之下登上煤山,在一棵老槐树上自缢身亡。随后,王承恩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追随崇祯皇帝去了。由于王承恩的死充满了悲壮色彩,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旗号的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皇帝也为王承恩举行了风光大葬,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永远“守护”着皇陵。康熙皇帝时期,出于笼络前朝遗民的人心,还曾在思陵附近为王承恩树碑立传,歌颂王承恩忠君为国的精神。截止到今天,王承恩的陵墓仍然保存比较完好,剩余一个直径六米的土堆,完整的保留了三通石碑,其中有一块石碑基座的浮雕十分生动,表现出了“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另外,还有一块石碑上雕刻了字的碑文,是清朝顺治皇帝亲自撰写的。作为一个明末太监,王承恩死后能享有如此殊荣,虽然是清朝统治者笼络人心的需要,但也是对其生前的一种肯定,因此青史留名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