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祖宗,您知道铭刻在哪里吗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s://m.39.net/disease/a_5470792.html
今天我要给您介绍的这件宝贝,它可是极有分量的,而且它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它的名字叫石鼓。这些每个都重有吨余的大石头,现在都用玻璃罩着供人们观赏。理由:一是为了保护以防过度氧化,二是因为它自身的价值,受此待遇那是理所应当。想当年,它因战乱而置于荒野之中的时候,那有这般尊贵,在普通人的眼里,它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石头,所以在这十面石鼓中,居然有一面成了屠户磨刀的魔石,所以宝贝也得有人懂它才是宝贝,遇到不懂的人,宝贝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了。说到那面被当成魔石的石鼓,它的名字叫“乍原”,这些极有分量的石鼓,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字。它们分别叫:乍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吾车、汧沔[qiānmiǎn]、田车、銮车、霝[líng]雨。不仅如此,在每面石身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诗大致的意思是记述了秦国君王的狩猎活动。而把君王的活动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刻在石头上,其用意是刻石表功,借石传远。因此这些石刻文又称为《猎碣[jié]文》。根据金石学家唐兰先生考证,这些石鼓的刻凿年代为秦献公十一年,就是在公元前年。从公元前年刻石至今,已经过去了年,怎么样,光是这将近年的岁月,是不是就足以彰显它的珍贵了。而它的珍贵还不仅如此,这些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它还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重要物证,它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今天被人们称之为汉字的“祖宗”。那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要给大家介绍几个专业术语。一是甲骨文,这个大家都知道,就在我们的祖先将一些要表达的意思刻在龟甲上的象形文字;二是金文,就在自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之为金文或钟鼎文;三是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石鼓文。而上述的甲骨、金文和石鼓文,都称之为大篆。而自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后,发现原有的七国是书不同文,写法各异,于是命丞相李斯创作新的字体,李斯就根据原有的大篆进行省改、简化,小篆从此诞生。从古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这些先于小篆的大篆文字,历经了两千多年风吹雨打,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并且一件不少,真是我们现代人的一份福气。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展开给您详细介绍它们几次丢失、几次被找回、乾陵皇帝为此题诗和年,这些国宝为避战乱又全部南迁,这其中它们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甚至遭遇几乎被毁灭的危险。幸好这些石鼓在懂得它们价值的文物工作者的全力保护下,现在终于安全的存放在了故宫宁寿宫的石鼓馆里。它颠沛流离的命运与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一直紧密关联,多年前残断的文字和十面石鼓,虽无声,却有振聋发聩的回响。“马荐”石及拓片“汧沔”石及拓片“霝雨”石及拓片“吴人”石及拓片“乍原”石及拓片“銮车”石及拓片“田车”石及拓片“而师”石及拓片“吾车”石及拓片“吾水”石及拓片《石鼓文音训》刻石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