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相信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是正因为这样,好多人也会奇怪一个问题,在历史中的炎帝明明输给了黄帝,按照人类胜王败寇的理论,蚩尤是靠边站的,没人愿意承认是蚩尤子孙,为什么中国人却被称之为炎黄子孙呢?炎帝最起码是比不过黄帝的,但是为什么炎帝的排名却要在黄帝前面呢?为什么不叫黄炎子孙呢?
黄帝是谁?
在《史记》当中,开篇的《五帝本纪》内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大意是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称轩辕。出生时有神的灵性,幼儿时就能说话,年少时敏慧,长大后忠厚机敏,成年后聪慧英明。
《五帝本纪》列于《史记》首篇,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史记》里的黄帝是一个人,或者说特指公孙轩辕这个黄帝。其实历史上有很多黄帝,公孙轩辕是其中最出名的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到,黄帝之时,神农氏衰。这里讲的是神农氏而不是炎帝,足以证明炎帝只是一个称号,神农氏后人继承帝位之后的称号,也就是说每一个继承神农氏帝位的人都被称为炎帝。而炎黄子孙里说的炎帝则是第一代炎帝,尝百草,种五谷的炎帝。炎帝是一个世袭称号,是当时位于中原地区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部落联盟的首领的统称,号称天下共主。中国人最开始的文明是从炎帝这个部落联盟开始的,所以,炎帝排在黄帝之前。后来,炎帝衰落了,黄帝这个部落联盟才取而代之。
古籍记载的比较混乱,别人说今人迷糊,古人对此也有吐槽:“惟诸历纪炎帝八世,故临与帝魁递为存废,或合临魁以为一,复有不知神农尝有后代者,则又以帝魁为即神农,而更以神农为魁傀氏。嘻儒之无特操如此,夫彼又乌知黄帝之元孙帝魁哉?”
关于先秦的黄帝炎帝记载,只有《国语·晋语》里有几句:“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里说,黄帝、炎帝是一个母亲生的,显然是无稽之谈。所以,司马迁并没有采纳《国语》记载的其他内容进入《史记》。《国语》里的这种兄弟关系被司马迁拆散了,《五帝本纪》只是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并没有说炎帝与他有什么关系,便直接说神农氏衰败,蚩尤为暴,炎帝侵凌诸侯。黄帝先后打败了炎帝和蚩尤。至于打仗的细节描写,因为是神话,可谓是群魔乱舞,就不做表述了。
既然炎帝被黄帝打败了依然被奉为中国人的祖先,那么为什么蚩尤就不能呢?于是,有一个和稀泥的历史学家提出了中华三祖的说法。
什么是中华三祖?
中华三祖,指的是约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年,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并第一次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
浩哥以为,任昌华先生的说法并不可取,原因有二。
其一,地位。炎帝和黄帝都曾经为奉为天下共主,蚩尤仅仅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不能代表华夏民族。
其二,德行。黄帝习用干戈,广伐诸侯,教民耕战,最终“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始祖,历代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莫不供奉朝拜。时至今日也仍然作为连接世界各地华夏子民的纽带,年年享受祭祀。炎帝呢,史载“惟诸历纪炎帝八世”,就是说,炎帝这个名号传承八代。被黄帝打败的那个炎帝比较昏庸,别的炎帝还是做了很多贡献的。而且被黄帝打败的炎帝也最终归顺于黄帝,部落也融为一体。而蚩尤残暴,是被消灭的。华夏民族不能奉一位残暴的首领为祖先吧?被人指着鼻子骂你祖宗不是东西?有违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