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陵位于今河南商丘,古城南20公里处。帝喾,姓姬,名俊,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曾孙,少昊玄嚣的孙子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根基,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商族的第一位先公。
帝喾从小就精明能干。十五岁时,被帝颛(三皇五帝之一,位列第二。)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今睢阳区高辛镇)古书中天帝帝俊的原型救赎帝喾。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
帝颛死后由帝喾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帝喾继天下为公主,是位恩惠雨露,兆民诚服的帝王。后订立节气,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迁都亳。以亳为都城,避免了部落受洪水侵袭,并彻底消除共工余部。以木德为帝,深受百姓爱戴。“聪以知远,明以毫微。顺天下之大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寿岁。生子挚,挚承喾的帝位。死后建有帝喾陵。
迁都于亳。有几点好处:1)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2)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守成之主: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
帝喾以前,人们虽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也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事农艺畜牧没有一个科学的时辰顺序,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帝喾科学探索天象,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照节令从事农畜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华夏农业出现一次伟大的革命,农耕文明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帝喾知人善任,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广施恩惠,讲究信誉,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帝喾有特别喜欢音乐,又命乐官经过长时间创造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帝喾时代可谓上古时期的太平盛世。他的治国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心,治莫于大仁。”强调以诚信、仁德使天下治。《史记》说他“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在人民群众中尤以诚信而著称。帝喾作为一代帝王,能有自律品行,大公无私,提倡诚信,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古籍记载:
《大清一统志》归德府载:“帝喾陵,在商丘县东南四十五里。”
《河南通志》归德府载:“帝喾陵,在(归德)府城南四十五里,即帝所都之地。”
《宋州从政录》载:“帝喾陵,在商丘县城南高辛里,有庙。”
《归德府志》载:“帝喾陵,在归德府城南高辛里。帝所都之地。帝尝都亳,故葬此。有宋太祖开宝元年,诏祀帝王陵寝碑可考。《皇览》清丰县、滑县、合阳县又俱有帝喾陵,皆所传之误也。”
帝喾陵现址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镇。现存的墓地为一高大丘,长余米,宽余米。帝喾陵始建于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维修于西汉,在元明又经多次修复,其殿宇雄伟壮观,松柏苍郁,碑碣林立,庙堂内中央有一口古井,梁上绘有彩龙,彩龙映入井中,栩栩如生,相传大旱之年求雨多有灵验,所以被人们誉为“灵井”,陵前现存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院中有大量碑刻。汉代曾建帝喾庙,曹植曾作《帝喾庙赞》。史料记载,赵匡胤不得志时,去北方投奔郭威,路过帝喾陵,抽签问卜,当有天子命。后来他果然在商丘当了归德节度使而发迹。赵匡胤登基后,因商丘是西周时的宋国,又是后来的宋州,而定国号为“宋”。赵匡胤登基后,念念不忘在帝喾祠抽签问卜之事,于是,在宋开宝元年(年)下诏大修了帝喾陵寝。陵前有高5米,宽1.2米的石碑一通,二龙戏珠碑群,赑屃碑座,碑前有供案、香炉等设施。并重建帝喾庙。元明清历代重修。
6年计划重建大殿。祭场两侧有六角龙柱石亭各一座。东石亭内树有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帝喾祠碑,西石亭内树有1年重修帝喾陵碑一通,青石板甬道。两旁新植刺柏1.3公顷。整个陵区翠柏环绕,庄严而肃穆。因帝喾之后已分化千余姓氏,所以,海内外帝喾后裔们纷纷来此寻根祭祖,拜谒王陵。
一年一度的帝喾陵庙会是最热闹的时候。庙会之日,商丘周边的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夏邑、永城,山东省的曹县、单县,安徽省的亳州,江苏省的徐州等周边县市的百姓和商家纷至沓来,50多亩地大的广场挤满了人。大戏喧嚣,人声鼎沸,香火缭绕。祭祖的、经商的,形成了物资和文化交流会,商丘帝喾陵庙会至今已经延续了四千多年。
此后,帝喾在商丘奠定了华夏一族的根基。据考证,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个,其中单姓个、复姓个。在汉族人口最多的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9个。在《百家姓》个姓氏中,有个源于商丘。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十大姓氏中7个姓氏族根就在商丘。
8年11月,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台湾、香港、澳门、湖南、浙江、福建等地的多名戴氏宗亲代表会聚商丘,拜谒先祖。9年3月,宋楚瑜一行来到商丘,表示他此次拜祖,算是一次寻根之旅。
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高辛镇也因文物众多,潘庙春秋西汉古墓群等,被誉为“神州第一古镇”,“华夏千姓始祖”
帝喾陵在我老家高辛,高辛镇的来历是高辛氏,整体地形呈龟背态。我们都是帝喾的后裔,希望我们能记住他们,感念他,了解他。也希望大家有机会能来看看。领略一下五帝之中第三位帝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