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帝有关几个古地名何在空桑寿丘姬水轩辕

与黄帝有关几个古地名何在?空桑寿丘姬水轩辕之丘涿鹿釜山,古今说法不少,涉及多个省地,以下为本人推测观点。

"黄帝少典之子,母曰附宝,有蟜氏女,之郊(祁)野,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感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曾居轩辕之丘,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野,葬桥山″。这是一些古书《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的记载,本人既然认为黄帝等三皇五帝为真实存在的人,那这几个地名也就认为真实,问题只是到底在现今哪里?古今学者专家有多种不同说法。按本人的研究认为:姬水即保定市易县易水,轩辕之丘为黄帝西征时到过居过的晋北忻州宁武县管涔山一带(见本人《西次三经研究》,桥山为保定满城县眺山(又名桥山),涿鹿山为保定唐县涿鹿山,釜山为徐水釜山,剩下寿丘又在哪里呢?看资料,古今学者专家们共有多种说法,如说寿丘在甘肃天水的、在山东曲阜的、在河南新郑的、在陕西黄帝陵即桥山的等,但本人既然认为上古三皇五帝华夏政权中心皆在冀中保定石家庄一带,所以黄帝出生之寿丘也优先要在这一带寻找。

今石家庄市新乐市府驻地,本名即长寿镇,查本地史志"古时这里有一大土岗名长寿山,人们建村于此名为长寿村,武则天称帝时号为万岁村″,本人以为这长寿山可能即黄帝出生寿丘,北边数里还有著名的国保单位伏羲台,是新石器时代、商周以至延续至今香火旺盛的祭祀伏羲的地方,相传五六千年前华夏三皇之一伏羲曾居地,又传为4千多年前五帝之一帝喾巡游于此、观先祖伏羲圣迹而初建,有古人誉为"燕赵第一仙宫″,本人有文据此考认伏羲台即《山海经大荒南经》之"俊坛″,"有缗渊,少昊生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发现帝喾所建俊坛伏羲台,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堪称"华夏第一神宫″。那么进一步推理,此处为何名寿丘长寿山呢?可能就是因为有伏羲台的原故了。而缗渊呢则是新乐县城西边20多里的闵镇古闵泉池,为当地一大名胜,闵同湣缗。

又《山海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缗泽″,本人认为这个缗泽即上述缗渊也即闵泉。这里就又可确定另一个与黄帝少昊颛顼有关的地名"空桑山″的大概位置,就在缗泽东边不远,今新乐县城长寿山南边几里地磁河南岸有东阳镇,东阳或即空桑,读音相近,史载春秋时晋国伐鼓国击鲜虞而略东阳,即此一带,鲜虞国都在南边十多里的正定县新城铺一带。食水就当是磁河了,食磁(慈)音近。

那"南望沙陵″呢?这一带有许多沙丘,如西南二十里的正定县南岗村,就因处在一片恒山余脉大沙岗南而名南岗,沙陵当即指此沙岗。

"东望沮吴″呢?在东阳村(空桑)东二十里有邯邰镇曲都村,查资料"古时这里是沟渠纵横之水乡泽国故名曲渎,后化为曲都″,本人认为这曲渎或即沮吴,音义皆近。

如上就确定了东次二经之首空桑山位置在新乐县城南一带。再看下面第14山"缑氏山″,缑氏山作为著名古地名是确定的,就在今河南洛阳偃师县缑氏镇。东次二经中从空桑山到缑氏山,共14山,总里程为+++++++++++++=里,按本人《山海经研究》,山经中一里约为一百米,里即约公里,/13=40公里,也即作者1天走一山平均40公里左右,是在正常合理范围内的,作者从早走到晚,到一山歇脚写几句话做旅行纪录。

那现实中,从河北新乐县城到河南缑氏县城多远呢?网查正好为约公里,与经文的里程记录正好对上了。这就说明本人把空桑山、缗泽的位置确定今河北新乐是合理可能的。

东次二经其他山再另文一一寻认吧,沿新乐至缑氏这条路线,这里就不详述了。

总之,通过本文分析推理,又解决了与黄帝等相关的几个重要地名位置问题:

黄帝生于寿丘:黄帝出生在寿丘今新乐市长寿山。

长于姬水:在北边易县易水流域长大,并受封。

曾居轩辕之丘:黄帝曾向太行山西边扩展至忻州管涔山。

邑于涿鹿之野:少典本来战略分封黄帝于偏东北的今徐水易县定兴涞水容城涿州一带,封炎帝于偏西南的满城清苑顺平唐县定州望都曲阳一带,炎黄因争夺望都唐县九龙河(古博水亳水高水涿水浊水濁水淖水)一带的蜀山氏(淖氏)而战于阪泉,黄帝并炎帝,然后炎黄又联手战胜蚩尤于唐县涿鹿山,黄帝胜利为共主,封派炎帝到西南的赤水,今曲阳行唐大沙河,赤水以西为最初之夏地,因灵寿楸山山木賈山及平山大温泉得名炎地夏地。本来"伏羲神农炎帝皆都陈″,此最早陈地本人考认即炎帝系陈丰氏之陈,帝喾母陈丰氏女握裒、帝尧母陈丰氏女庆都,皆在今顺平望都一带,顺平有陈侯村,炎帝本亦都于此一带,涿鹿战后服于黄帝,才被黄帝封向西南赤水夏地炎地一带,得了炎帝赤帝之名。而黄帝自己就从易县涞水转在至唐县高昌镇浊鹿山之野一带作邑为都,但也常四方巡游,《史记》"黄帝以师兵为卫,迁移往来无常处″,并不总在一处,邑也不会大。

葬于桥山:今满城眺山又名桥山,当地有传说为黄帝陵。

空桑山:可能上古最初确因有一株空心大桑树而得名,如现新乐伏羲台古木也不少,或亦有空心者。少昊、颛顼都传与空桑有关,那可能也到过这里,到商伊尹又传说刚出生后被置于空桑树中,就可能在河南省了。正定县柳树科村:相传该村建于唐代,原名五千村。后因村北有一藏北寺,寺前有一粗大的空柳树,四乡可望,传说刘秀走国曾藏身其中避过追兵,人们以此称该村为柳树空,又感空字不妥,寓意为一无所有,于是改名柳树棵,后称柳树科,沿用至今。既然这一带中古有大空柳,那上古有大空桑也不奇怪吧。

总之,上古华夏三皇五帝政权中心皆在京南冀中保石一带,有关详细论述参见本人其他上古华夏史研究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