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项目汉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年6月2日开始,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人才培养项目《汉唐帝王陵数字化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邀请22位业内资深专家授课开讲,为学员奉上全方位、多角度、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盛宴。

6月14日,本项目邀请西安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家春教授,为学员做题为《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几点体会》的专题讲座。王书记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本项目给予指导和寄语。

王家春书记为学员讲课现场

王书记首先寄语学员应充分珍惜学习资源,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方能无愧于时代和民族。接着王书记指出艺术创作应有审美底线,而这个标准正是习主席指出的美的标准——正能量,感染力,温润心灵,传得开,留得下。王书记指出创作有利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是个艰巨任务,值得每个艺术家思考。习主席给出的方法是提高“三养”——学养、涵养、修养,并坚持以人民和生活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的源头是生活,艺术的动力是对人民的爱,艺术创作要坚持民族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最后王书记回答了学员关于美育的问题,学员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的寄语和指导。

王家春书记授课现场

学员听王书记授课津津有味

6月2日,本项目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长安城考古队谭崇礼研究员,进行题为《考古复原基本流程》的课程讲授。

谭崇礼老师授课现场

谭老师围绕“考古现场教学”和“考古现场图像资料采集”两方面展开,通过介绍考古开始的形式、现场开发、遗址勘测、资料整理等内容,讲解了考古复原的基本流程,深入分析了他所参与的诸多案例,并针对不同情况的考古方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述。

学员针对谭老师授课内容展开讨论

6月3日,谭老师带领学员们在西安含光门和大明宫遗址考察。谭老师首先介绍了考古勘探传统工具洛阳铲的使用方法,指出当年宫殿遗址的原貌和真迹,并在实地指出夯土层如何区分。此外,谭老师还讲解了真迹保护的方法和规定,提升了学员文物保护的意识。学员在历史遗迹现场聆听专家授课,身临其境意犹未尽。

谭崇礼老师带领学员到含光门实地考察

6月4日,本项目邀请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马琳燕研究员做《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数字化艺术复原》的专题讲授。

马琳燕老师现场讲授

马老师首先阐释了文化遗产价值,分别从文化遗产的概念、文物的定义、文物的类别、文物的价值、价值阐释案例以及文物的信息解读六方面展开。下午课程,马老师针对数字化艺术复原的主题,分别从四个方面——数字化概念及技术,其在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应用案例以及唐帝王陵艺术复原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马老师专业的知识体系、认真的授课态度博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

马琳燕老师授课现场,学员认真记录

6月5日下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博物馆馆长王博教授带领学员在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参观。他分别从历史文物、民风民俗两个角度介绍了艺术考古与民间美术的主题内容。此外,王老师还带领学员遨游在陶器、青铜器、玉器、瓦当、瓷器、壁雕和陕西手工艺品等珍贵文物的艺术海洋中。王老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广博的经历见闻令学员大开眼界、收获颇丰。

王博老师带领学员参观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

王博老师在馆藏文物前现场讲解

6月6日,本项目邀请了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院长焦南峰教授做《西汉帝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课程讲授。

焦南峰老师讲课现场

焦老师以西汉历史、西汉帝陵及其他帝陵的研究历史为开篇,详细讲解了西汉帝陵发掘的契机及过程,最后介绍了西汉帝陵当下的考古成果与心得收获。

焦南峰老师授课现场

焦老师表示《汉唐帝王陵数字化考古艺术复原人才培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有利于后人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对于未来的学习,他首先寄语大家,要以科学体系为背景,进行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同时要了解考古艺术复原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他希望学员在科学与历史两个维度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若能做到这些,相信会达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成果。

6月10日,本项目邀请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原主席胡武功教授,为学员带来题为《见龙在田——唐十八陵》的专题课程。

胡武功老师授课

胡老师首先展示了他在黄帝陵、秦始皇陵、汉茂陵和唐十八陵的摄影作品。他利用摄影媒介,记录下农家孩子在陵下自由玩耍、农夫耕种、收获时节等生活生产的情景,并重点阐述了其摄影观——“被人改变的风景”。他认为画面中应该表现人物,人民是这块土地真正的主人,艺术应该为人民服务,同时这也是“见龙在田”的涵义所在。学员们在胡老师激情的感染下,深刻认识到考古艺术复原是为了人民而做的工作,真正的核心还是在于“人”。

胡武功老师寄语本项目

胡老师希望学员们在课下做有针对性的功课,找到自己想要研究的角度来考察,例如帝陵建造选址所体现“天人合一”的态度;又或陵墓建设、规格和装饰等细节的研究;再如陵墓石刻和陵墓建制的关系等。归根结底还是要放在文化的考察、发掘和传承的根基之上,要将中国千年的辉煌文化和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方可体现出这次人才培养的意义。学员们纷纷表态,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要多下功夫,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6月11日,本项目邀请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副馆长、研究员程旭博士,做题为《大唐风华——唐墓壁画与丝路文明》的课程讲授。

程旭老师授课现场

程老师首先介绍了唐墓壁画的分布情况,其在陕西关中地区存量最多。在其它地区的唐墓壁画中,河南、宁夏、新疆以其地域因素独居特色,从而弥补了关中地区单一风格的缺憾。接着,他从神灵世界、皇家礼仪、世俗生活、建筑、艺术、民族往来和星象七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唐墓壁画内容。最后,他还指出唐墓壁画是丝绸之路文明的充分体现。

程旭老师现场讲授

程老师认为艺术考古曾经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经过文博界和艺术界的共同努力,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认为在国家艺术考古人才培养的层面上,博物馆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资源,广开大门与相关院校合作,使得传统文化能在广大青年间传播。学员课后表示,此次课程安排非常充实,了解到古代文物的艺术价值,非常有意义。

程旭老师讲解唐墓室壁画数字复原内容

程旭老师带学员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6月12日,学员们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邀请高级讲解员梁甜老师讲解汉唐帝王陵文物。梁老师首先在大唐珍宝馆中,介绍了何家村的窖藏文物,从玉器、金银器和其它器物三方面,勾勒了一个关于墓主人的宏伟想象。接着梁老师按历史顺序讲解了文物背景及其价值。

梁甜老师现场讲解

梁老师表示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文物保护项目与博物馆合作,让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能更真实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从而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下去。在梁老师的细致介绍下,学员们收获颇丰,为后续文物复原创作积累了丰厚的历史背景知识。

梁甜老师现场讲解,学员们沉浸其中

6月13日,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副系主任王娟教授,围绕古建筑测绘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讲授。王老师从中外古建筑测绘的历史,古建筑测绘的类型和范围讲起,接着从测绘工具、测绘内容、测绘方法与原则、园林测绘、测绘案例和测绘任务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王娟老师授课

王娟老师带领学员观看测绘图纸

学员们在理论学习之后,经过分组走出课堂,来到校园里开始基础测绘。实测完成后,学员们带上自己的测绘成果,在王老师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学员们纷纷表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安排,非常生动直观,为后续的文物测绘具有很大帮助,又掌握了一门新技能。

王娟老师指导学员实地测绘

6月15日,课程邀请了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博专家、古文字学家周晓陆教授为学员带来《汉唐帝陵》的专题讲座。

周晓陆老师授课

周晓陆老师授课

周老师首先从六个方面生动地讲解了考古观和方法论——“唯物论”,以实物对象为先;“时间树”,以时间单位看历史发展;“农家院”,农业基盘上的文明;“照镜子”,对比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吃馅饼”,看到核心文化同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