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物品拉回家里,不会爆炸吧?。
——柏杨先生万件文稿捐赠北京始末
石炎岭
“资深媒体人石炎岭专为艺界网撰写”
年11月,柏杨先生自年去台湾后,首次回大陆祭祖并来西安探望女儿崔渝生时,与前去釆访的笔者(左)合影。右为挚友王铁牛先生(时任厦门铁路办事处负责人)。
3月7日,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华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了系列活动。3月10日,推出了作家、编审,《人民文学》原常务副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周明先生的直播视频“我与柏杨先生二三事”。周先生在视频中用近三十分钟时间,祥细的讲述了柏杨先生文稿回归大陆、捐赠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情。讲到动情处,周先生哽咽流泪,笔者也不禁回忆起与柏杨先生三十年交往的种种往事,而澘然泪下。
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第二次回河南辉县故乡祭祖探亲,邀请笔者在郑州见面叙旧,并全程陪同,在辉县看望宗亲时情景。
柏杨先生向中国当代文学馆捐赠文稿文物的事情,在当年是一件文坛大事,惊动了海峡两岸政界、文化界和众多媒体,其过程一波三折。这里补充一点周先生没有提及的、笔者在其中的建言之劳。
年秋天,柏杨先生夫人、台湾著名作家张香华来陕参加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柏杨先生思想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柏杨先生的女儿崔渝生大姐约我一起去师大宾馆看望张师母,大家相谈甚欢。这次研讨会上,陕西师大宣布将成立“柏杨思想研究中心”,张香华师母有感于陕师大对柏杨先生的这份情感,也感动于柏杨先生在西安的女儿崔渝生对柏杨无微不至、毫无功利目的的照顾(张师母在一篇文章中,专门讲到这俩项动机),决定向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捐赠柏杨先生的手稿等文物。
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第二次回河南辉县故乡祭祖探亲,邀请笔者在郑州见面叙旧,并全程陪同,在辉县看望宗亲时情景。
俗话说,好事多磨,情况后来有了变化。原先积极参与并促成此事的师大图书馆馆长杨恩成先生(曾连续二十年撰写陕西各界清明公祭黄帝陵祭文的大学者,与崔渝生大姐同为省政协委员,关系很好)退休了,新来的馆长对此事不知所措。那边张师母与助手花了一年多时间,整理出的几十箱手稿等物品,运到基隆港口一个多月了,左等右等没了下文。师大这边说要等待上级有了批复才能接收。
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第二次回河南辉县故乡祭祖探亲,邀请笔者在郑州见面叙旧,并全程陪同,在辉县看望宗亲时情景。
胶着之际,张香华师母从台北给我来电话,询问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我埋怨张师母捐赠的决定有些轻率,脱口问道:怎么不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张师母说,中国现代文学馆没有这个意向。我说,不是文学馆没有意向,是他们不知道您有捐献的意向。柏杨先生是名满天下的著名作家,文稿非常珍贵。如果回归大陆捐赠现代文学馆,对你们和他们,都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我強调,北京中国文学馆是国家级博物馆,各方面条件比陕西强很多,先生手稿捐赠他们是最好的选择。再说您、柏杨先生和馆长周明都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您应该尽快与周明老师联系沟通!我还说了一段“大逆不道”的埋汰话:陕西这里人文条件差,杨馆长一退休,换个人当馆长,恐怕渝生大姐和我想去图书馆阅读手稿,都要看人家脸色的!这番话打动了张师母,她说那怎么办?我说,快把手稿拉回家里,快跟周明老师联系!张师母连说有道理,有道理!第二天,张师母来电话告知,东西已经拉回家里。她还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都印象深刻的话:这些物品拉回家里,不会爆炸吧?
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回河南辉县家乡祭祖时,在村头合影,右至左依次为外甥女窦方爱、二女儿崔渝生(住西安)、夫人张香华、柏杨先生、大女儿郭素萍(住河南新乡)、笔者。
周明先生得知消息后,一周内即赶往台北柏杨先生寓所,与柏杨先生、张师母,一起商谈、商定有关事宜。毕竟是国家级博物馆,周明老师又是德高望重、手眼通天的文坛前辈,很快办好一切手续(接收名人的赠品还要上级审核批准,也是一大奇观),接收了这批带有文物价值的文稿,内有著作手稿、录像录像、各类著作件,共计56箱。
年5月下旬,柏杨先生在住地宾馆接受笔者独家专访——柏杨先生再谈丑陋的中国人。
为此,台湾岛内媒体批评柏杨先生,应该把这批文稿留在台湾才是。时任台湾领导人的陈水扁,在得知消息的第二天,即到柏杨先生家中,力劝先生将文稿留在台湾。柏杨先生婉拒了陈水扁的这一请求,先生深情的说,中原是我的根!柏杨先生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对台湾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此早有安排,把一部分手稿和物品,捐赠台湾文学馆和台湾清华大学,供岛内读者、学者研读。为了感谢陕师大,柏杨先生和张师母给陕师大赠送了《柏杨全集》等一批著作。
“柏杨再谈丑陋的中国人”这篇专访,十年后(年5月1日)才得以在《南方周末》(以一个半版的篇幅)公开发表,其时为柏杨先生年4月29日在台北逝世后的第三天。
随后,我陆续从媒体的报道里得知,柏杨先生的56箱文稿运抵天津港;渝生大姐将珍藏在西安的手稿送往北京;中国现文学馆为柏杨先生的手稿物品,专门开辟了专区;举办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致辞,高度评价这一壮举;张香华师母从台北专程到北京出席仪式………柏杨先生手稿及物品的捐赠一事,至此结果圆满,皆大欢喜!。
年4月29日,柏杨先生在台北去世。当天华商报记者狄蕊红来省政协机关,以“遗憾,柏杨手稿与陕西失之交臂”为题对我进行釆访并作了报道,向社会各界透露了以上内情。此后,陕师大也未对我“兴师问罪”,我感慨还是陕西人厚道啊!我想,接收柏杨先生手稿的事情,陕师大一家也做不了主,他们也要层层请示汇报的。我想,迟迟未及接收的责任或许不在他们,应该是“丑陋的中国人”惹的祸!
柏杨大公子郭本城先生赠送笔者回忆父亲的专著《背影》。
这里需要更正的是,华商报记者在报道中说,张师母“委托我与周明先生联系”落实此事,这是记者的误记。我与周明先生仅是点头之交,并不熟悉,而周先生与柏杨先生、张师母和渝生大姐,才是多年的老交情。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去过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柏杨先生的捐赠物品也无缘相见。我曾经期盼能参加文稿的捐赠接收仪式,亲眼见证一下自己建言得到落实的场景,但是一切都悄无声息!尽管如此,看到柏杨先生这批数量惊人、珍贵无比的文稿文献能回归大陆,我仍然无比欣慰。我的一番话,大大地推动了这项善举的落实。文化人大都感情用事,如果有其他好友建言,这批文稿也可能捐给“台湾国家文学馆”,那也是与世界接轨的一流博物馆,保存、使用条件同北京相比,毫不逊色。也许稍迟一步,台湾当局禁止这批文稿物品出岛,都是可能的。
石炎岭先生的这组照片,真实、生动的记录了柏杨先生年5月下旬在河南辉县故乡祭祖探亲的全过程。
作者简介:石炎岭,资深媒体人。年8月出生于西安市,籍贯河南省林州市。年至年,西安市东六路小学、西安市第73中学上学。年陕西省高陵县姫家公社邓家塬大队知青。年西安铁路局三原工务段铜川养路工区养路工。年至年西安铁路局《西安铁道》报社编辑。年西安铁路局团委秘书。年至年陕西教育学院政教系学习。年至年西安铁路四方文化社经理、西安铁路广告公司经理。年至年陕西省政协工作,先后任《各界导报》(原陕西政协报)记者、编辑、副总编辑,陕西省政协宣传处处长,陕西省政协办公厅副巡视员,陕西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曾连续18年参加北京全国两会,采访过众多新闻人物,见证并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刻和重大事件,著述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