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们被教育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每当谈及两岸三地同胞的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就不得不提“炎黄子孙”这一词,学历史使我们了解到黄帝和炎帝都是上古时期原始部落的领导者,他们凭自身的智慧才干造福无数先民,并成为备受爱戴的伟大领袖式人物。俗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双方曾因为一些部落冲突导致双方开启了阪泉之战,结果黄帝战胜了炎帝,最后将两个部落统一了起来。
小编我仔细一想总感觉那里有点不对劲,都说成王败寇,既然王者是黄帝那为什么后人应当是“黄炎子孙”才合理呀?按道理说,炎帝吃了败战,本应臣服于黄帝的怎么就排名位于黄帝之前了呢?难道是因为当时战胜的黄帝为人低调,谦虚让位?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下面是我们就来打破历史疑云,深入研究分析一下为什么是“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这个问题。
第一,炎帝在中原的地位非常之高,备受族人推崇爱戴。据相关研究表示,炎帝部落是先于黄帝部落入主中原的,即使阪泉之战黄帝击败了炎帝部落,由于炎帝的部落人数比较多,一时间也难以撼动炎帝在中原的声望。加上神农氏教人辨五谷,传播农业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深远,受到众人的推崇,可谓是德高望重啊。
第二,炎帝和黄帝前前后后相隔了好几百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黄帝和炎帝生活的年代并不一样,而且还相隔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也许是因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就这样跨越了时空被世人牵连到一起来了。再者,根据一些民间说法,炎帝是火德王,黄帝是土德王,我们都知道五行中火元素在土元素之前,有火生土一说,炎帝时间上自然是比黄帝要早些。
第三,炎帝在农业方面的贡献巨大史无前例,满足了人们最原始的生存需要。我们都听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想象一下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神农氏牺牲小我勇于尝试各种各样的植物,并研究发现可供人们食用的植物,从而使他的部落食物充足,人们安居乐业,氏族人数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黄帝主要还是靠炎帝部落的食物才能在持续战争中胜利,换句话说,没有炎帝也就不回有黄帝的辉煌成就。
第四,就炎帝与黄帝为先民所创造的福祉而言,炎帝比黄帝为先民所作的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炎帝神农氏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带领先民取得更好的耕种条件。而黄帝主要使在手工业方面也有许多创造性的发明,手工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要依托于农业发展的成熟与稳定,所以炎帝相对来说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五,神农氏抚教万民以得到天下万民归顺。黄帝是一位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领袖,但是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更多的是无法避免的惨痛伤亡生灵涂炭。战事的胜利意味着土地范围的扩大,同时也意味着百姓要开始新一轮的迁徙与移居。人们只希望好好过上简单幸福的日子,并不像到处奔波居无定所。而神农氏抚教万民以得到天下万民归顺的农耕技巧,更有助于民心的安定与国家的强盛治国安邦。
最后,很多人都说炎~黄~的先后顺序纯粹是个音节押韵的问题~小编我也是深表赞同啊,毕竟“黄炎子孙”怎么说都感觉好拗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