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非常荣幸给大家分享史记里的故事。
在夏本纪里边,主要讲述的就是大禹的故事,而后续的夏启开启家天下后,其后世子孙并没有记载什么较大的事迹。
而唯一让后世记忆深刻的就是夏桀,而这位夏朝的末代帝王,据《史记》记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就是没有良好的品德,在历史上和帝辛并称“桀纣”,是古代的典型暴君,但是对于夏桀到底如何残暴的记载却不是很清晰。反正古老相传就是如此,其真实情况因历史过于久远,已经无迹可查了。
夏朝从大禹传到夏桀时期,各地诸侯对于“天子之国”的臣服已经逐渐的衰弱,又碰到一个不务正业的天子,所以当时的天下已经摇摇欲坠。而灭亡夏朝的人,就是商汤,周朝的开创者,在古代是一个很有名的明君。
夏朝无论其是非功过,大禹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非常伟大的。据传大禹后世衍生出的姓氏有多个,后代繁衍不绝,但是到目前为止,可以确定还有 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等等都是大禹的子孙,这些都是夏朝大禹王族遗民的后裔。如果您是这些姓氏的人,那么可能您就是大禹的后代。
在古代大禹的后代,其中一个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就是越,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最终成功灭亡了吴国。还有一个就是“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而“杞”就是除了勾践一系外的另外一支杞国。这个国家没有更多的记载,唯一留下的也就这个成语了。
我们说五帝本纪里边,记载的都是黄帝一家人的故事,然而夏本纪一家也是黄帝的后人,然而到了商朝,其实也是黄帝他们家的人。之前曾经说过,这个门阀士族在晋朝发现到鼎峰,但是和这个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商汤,就要提下他的祖辈,商国的开创者,叫契,在大禹治水时期,是协助大禹治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后来功劳比较大,所以封国为商。这个就是商朝的根基所在,在夏朝时期,据《史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就是说整个夏朝时期,商汤他们一家,搬家搬了八次,对于这个事情,相传他们一家都是以经商起家,是经商的祖先。因为常年经商,所以导致了那么多次的搬迁。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驻守天下河川,继承大禹治水后的维护工作。
在夏禹的时期,商国在这个时候已经获得了征伐之权,这个在古代是非常大的权利,可以代天子而伐。这个权利一直自契传承到了商汤。据《史记》载“乃召汤而囚之夏台 ,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就是说在夏桀时期,将汤抓住后来又放了,但是为什么会放掉,这个具体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可能是钱财,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待汤回去之后就积极发展,最后打败了夏朝,最后将夏桀流放至死。
在商汤时期,总共发动了两次大的征战,第一次征战。据《史记》载“葛伯不祀 ,汤始伐之”。就是在当时有一个诸侯,叫葛伯,征伐他的理由是“不祀”,我们说,这个“祀”不是单单指的“祭祀”,不是说你不祭祀祖先我就要征伐你,而是不供奉了。在当时有“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而这是需要各地的诸侯朝奉物品,也就是当时的赋税。因为葛伯不进行纳税了义务了,所以汤才征伐他。
而第二战,就是征伐夏朝,结果就是以胜利而告终,最终建立了商朝。
上文说夏商都是黄帝的后代,是一定意义上的一家人,其实这个是要追溯到契,据《史记》载“殷契母曰 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 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其实这个事,是有点不严谨的。
第一:契是和大禹治水时代的人,而帝尧过了岁,虞舜活了岁,这个时间根本对不上,如果这个是真的,那么契到大禹时期应该已经最少也有一两百岁吧,这个年纪还如何跟随大禹治水。这个不知道是司马迁在借鉴《尚书》或者其他资料的时候有误还是其他原因。反正这个地方有很大的疑问。
第二:吞食玄鸟蛋而受孕,这个绝对是一个神话传说,到底这块是如何,也是疑问重重。在古代父系社会时期,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在五帝后期,这个是不应该存在的。个人推测,这个最大的可能是“事后认亲戚”的一种行为。以此来证明传承的正统性,炎黄子孙嘛!我们在后世历史中,对于开朝皇帝的诞生或者长相都会衍生一些传说,比如刘邦是“龙的传人”。其实这个后世的传统也有可能是从这开始的。
我们读《史记》,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发展,都是延续于黄帝时代,所以对于夏商来说都是炎黄子孙,这个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当时历史过于久远,我们也没有办法真正的还原当时的过往。
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