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战胜蚩尤后画野分疆,后来的三十六天罡

黄帝分野,始分都邑。关于我国古代地舆,这个可以算公认的起始点。先古氏族部落社会,主要是以族群聚集为主,部落首领也是本氏族担任。比如我们熟悉的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东夷部落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氏族部落活动区域的迁徙,不可避免了引起了争斗。这一系列部落之间的争斗,最终促成了轩辕黄帝成为大华夏部落联盟的共主。

炎黄结盟·网络供图

先是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使炎帝统治黄河流域部落传九代到榆罔(一说八代)后,让位于轩辕黄帝,形成华夏部落联盟;这其中还掺合了东夷部落的融合等。而后炎黄华夏部落联盟与九黎族的蚩尤部落发生“涿鹿之战”。由此奠定了华夏民族的统一。正如后世朝代的建立一样,黄帝统一华夏,便是画野分疆,也就是“黄帝分野,始分都邑”。

轩辕战蚩尤·影视图片

这里涉及到野、都、邑三个字,需要分别说明一下。都,就是指现在的“首都”,即统治者居住的地方。轩辕黄帝成为共主后,建都“有熊”(因此后世也称黄帝都轩辕氏为有熊氏)。除了“都”之外,对于人口集中的地方,有封地首领居住的地方就是“邑”,也就是城邑,相当于除首都之外的城市。邑的周围是“郊”,郊外谓之野。对于“轩辕黄帝”来说,“野”应该是指都城有熊之外的华夏土地。

轩辕黄帝·影视图片

那么,这原先就是部落族群形成“地区”的前提下,黄帝画野有哪些必要性和先进性呢?在唐代杜佑所著的《通典》一书中列出了十条,大致是说这样既可以保留一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不相浸染;同时婚丧嫁娶病可以互相帮助。这些可以看作是从人事领域画野考虑的因素。而在实际的画野中,就是“固定数据递增”的原则了。

轩辕大帝·影视图片

也是在《通典》中记载,当时黄帝画野分疆具体是“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但具体划分了多少州,没有确切的记录;但在《汉书地理志》载“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后世解读成“一万平方公里为一州”。不过还有一种说法,炎黄部落战胜蚩尤后,黄帝画野,分华夏神州为三十六座城,每座城的名称分别是天魁城,天罡城,天机城等等。而后这些城市的名称就被用来命名“三十六天罡星”。这个是否可以变相说明天下分了三十六个州,不得而知。

第一任炎帝叫姜石年,黄帝叫姬云,和你知道的轩辕、神农有区别吧

天罡地煞众神,为何属于紫微大帝统领?看他们在星空位置就明白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