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这在历史上的争议一直都很大。因为在古代,有很多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了“炎黄”就是“炎帝神农”,所以一直以来都有“炎黄子孙”这个说法。
但到了现代,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关于“炎黄”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些人认为,最早的时候是黄帝,也有人认为黄帝和炎帝是同一个人。
还有一些人认为神农氏、燧人氏、伏羲氏是同一个人,只是因为没有考古发现才没能被历史记载下来,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也很有意思。
那么到底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那个“炎黄子孙”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者和群众。
一、在夏朝之前,人类的文明处于混沌状态。
这个时期的人,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但还不知道有组织,更不清楚如何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人类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而我们国家最早的文明也只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开始走上了农耕生活。这时候的文明已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却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和制度。
比如那个时候就出现了部落、国家等组织形式,但却没有统一的文字体系和文字资料以及相关历史记载。
所以这个阶段一直都是靠着人多力量大来维系社会发展的,而部落之间则会互相征伐、兼并甚至打仗,导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战争频繁的情况。
1、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有了简单的分工,但还是靠着人多力量大来维持社会发展。
这个时期的人类,还是原始部落,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也会简单的分工。
但由于没有文字资料记载,所以这些人并不知道如何发展和管理,只靠着经验来生产和生活。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很多部落都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家都各自为营。
在这种情况下,人多力量大就成了维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原始社会时期,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资源、抢夺土地也就出现并开始了战争。这个时候的人类已经有了简单分工并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比如:用火烤食物;生肉自己吃或分给其他伙伴等。
2、部落之间的战争,让人们开始形成了等级制度。
而部落之间的战争,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等级制度的重要性。而随着阶级的出现,也让人们开始从原先的部落内分工变成了有组织的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组织,所以很多事情都开始有人负责。
而当大家把事情都交给自己的上级去做时。那时候的人也开始逐渐变得专断,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有地位的职业—夏人。
而夏人在建立了这个制度之后,还产生了中国第一部诗歌——《风》,里面记录了关于夏人起源和生活状态。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关于夏王朝的记载,不过大多数都已经失传了。所以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夏朝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和比较尊敬的存在。
3、经过部落战争之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进入了初级阶段。
虽然这个时候人类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工,但却不知道如何组织生产,所以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而只能各自为政。
不过到了夏朝时期,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结构——王权制度。这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没有出现一个成熟的阶级,所以导致人类在这个时候不知道如何组织生产。
而这就导致后来的人类文明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只能是各自为政。
所以在经历了部落战争之后,社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以后,文明逐渐步入初级阶段。
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两个重要的人物:后羿之子——羿伯和后羿之子——羿仲。
这两个人一个是部落联盟首领,之子以及之后中国古代第一代皇帝——秦始皇嬴政。而这二人正是日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二帝。
黄帝和蚩尤则是传说中与他们并列为“三皇”之首的二帝一帝: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氏;蚩尤姓蚩,名蚩尤氏、或作尤氏者皆为蚩尤氏”。
二、到了夏朝,人类文明进入了青铜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在黄河流域就出现了早期的国家,被称为“有夏代”。
夏朝有三个时期,分别是:第一个时期是以黄帝为核心的时代,第二个时期为以尧舜禹为核心的时代,第三个时期是有夏朝与商朝并存的时代。
在这三个王朝中,夏朝是最为强大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所以也有着“华夏第一”之称。而最能体现中华文明强大之处,就是以商汤为代表的华夏部落集团。
商汤部落是由燧人氏和伏羲所带领的一批人组成的部落。而商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勇士”和“千古未解之谜”。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上古神话故事说起。在这个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天降玄鸟与燧人氏钻木取火。而这句话也被后人看作“中华第一传说”,并以此作为中华民族先祖之一!
而这个故事中最能体现炎帝和神农氏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地位的一个证据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关于人工取火的记录——《神农本草经》!
而且这本书中记载着炎帝在神农氏时候所发明了一种叫钻木取火的技术!~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发现炎帝和神农其实并不是一个人!所以我们可以说真正意义上人类文明第一个青铜时代诞生了!
而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尚书》中,而且还出现了“神农炎陵”这个地名。不过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一下:因为《尚书》里面并没有记载过炎帝神农氏以及他所创造的这种技术的名称和地点!~而只记载了他生活过的一个地方:“黄帝之墟”。?
但事实上,当时炎帝部落生活过在黄河上游地区,并且当时已经有了人工取火等技术,所以这个也可以作为一种证据来证明。这说明炎帝和神农其实并不是一个人。
(虽然这个传说也有些荒诞不经,但至少我们可以证明这个说法并不正确)!而到了夏朝时期,又有很多人出来反驳他们说,他们不是“炎黄”也不是神农氏!
当然还有一些人会反驳夏朝时期已经有了人工取火等技术了!
三、夏朝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初步形成。
夏的第一个君主是少康,他在公元前年,也就是夏朝建立的第五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少康王朝。
少康把中原地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中央地区,一个是周边地区。中央地区包括了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广大的土地。
而周边地区包括了黄河下游和长江三角洲这两个地方。这里的气候与中原气候非常相似,都是以温暖湿润为主,但少康王朝在中原气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农耕技术体系。
虽然后来这个体系随着少康政权的灭亡而崩溃,但也使得中原地区农业和畜牧业得到初步发展。
1、少康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
《山海经》中记载,少康在第五年时,与帝喾举行婚礼,这次婚礼的地点是在“帝丘”,也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市西南的侯马。
从《山海经》中记载可以看出少康时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和畜牧业技术。
少康时期,已经开始有了农业生产工具:一种用于犁地与播种的“犁”(又称耕);一种用于切割和磨制的“耜”(又称锄);一种用于播种、收割和贮存的“耒”(又称耜)。
由于农业生产工具与畜牧工具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看出少康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畜牧工具已经有了明显区分。
当时少康王朝还开始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一种是用块茎类植物做种子来种植;另一种是用块茎类植物来栽培农作物;还有一种是用果核类植物做果实去种子来种植。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少康还开始有了畜牧产品:比如当时已有一定规模的畜牧业,也有了一定数量的家畜家禽;比如牛羊等牲畜开始用于制作各种皮革、骨器和酒浆等。